如果家人親友遭逢重大變故
知道事情的真相比較好還是不知道比較好?
知道事實怕自己無法改變既定事實又怕受傷害
不知道事實又懸著一顆心,忐忑不安

最近朋友的親人遭逢重大變故
該不該讓其他家人知道,讓他傷透腦筋

是不是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實就能變得無敵、變得快樂?
但知道了以後,又怕看到這個世界是極其的噁心汙濁,自己又無能為力
是不是當個傻瓜比較好?
傻瓜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可能跌進水溝就死了

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成為全知的人或是成為愚笨的人
擁有勇氣跟足夠的心智能力才是重點

成為了全知的人,如果擁有極其強大的勇氣跟能夠處理這些事實的心智能力
自然不必為這些事實悲傷
勇氣會帶你克服這些情緒,心智能力能良好的處理這些資訊

如果沒有了勇氣跟心智,知道太多的事實必然掉入悲觀的深淵中
你不知道如何運用這些事實,你不知道如何解釋你的人生,你沒有勇氣面對他們

相反,有勇氣的傻瓜就是個有勇無謀的匹夫
只會戰死在第一線上,可能有貢獻、可能沒有

如果傻瓜連勇氣都沒有,也沒有足夠的心智能力
快樂的活著會是你人生的唯一目標
但是!!!
你不知道快樂何時會消失?你不知道怎麼留住他?
但你仍然過你的生活
某天,他消失了,你如同一隻無助的小動物一樣,手足無措
想掙扎,但又不知如何找回以往的快樂…

勇氣跟心智能力或許比聰明來的重要
擁有勇氣跟心智能力可以活的不錯
但是變得聰明、知道更多事實,才能突破限制、抓住幸福的尾巴
聰明、勇氣跟心智能力是需要一起成長的

留言與分享

為什麼美女一定要皮膚白、長的瘦、高顏值,不同體態的人有不同姿態的美
為什麼不接受同性戀,同性戀跟異性戀一樣愛人跟被愛
為什麼看動漫被視為宅,看卡通被認為幼稚
為什麼害怕精神病患,雖然行為舉止怪異,他仍舊是人,仍然有感覺

台灣社會極度推崇單一的主流價值觀
對於不同文化或是價值觀的族群接受度不高

這次鄭捷的事件提醒了我們這件事
我們無法以更開放、接受的態度,科學性的精神去探討議題
就憑藉著直覺、單一的,去裁決這件事
他的死並沒有帶給這個社會任何美好,只代表這個社會又忽視了當中的議題,等待下次事件發生

這就像當事件發生了,你卻把眼睛遮起來當作沒看到一樣的愚蠢
沒看到事件發生就代表沒發生事件嗎

這個社會極度的被框架所綁架
胖並不等於醜,瘦也不等於美
動漫是興趣不等於宅
殺人不等於死刑

我們從不開放自己的心態去看一件事

在《行為的藝術》一書中,簡單的邏輯提到:
5台機器生產5件衣服需5分鐘,那麼100台機器生產100件衣服需要多久?
如果你的答案是100分鐘的話,請多想想
正確答案是5分鐘,如果你達出錯誤的答案是因為你的直覺跳出來主導一切
這類的題目被稱為認知反射測試(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 CRT)
心理學家Shane Frederick測試了很多人,當中麻省理工學院學生表現最優異
CRT值低的人傾向依直覺行事,CRT高的人較擅長以意志力駕馭,以理性思考
研究發現,美國人當中,CRT較高的多為無神論者,CRT較低則傾向信仰上帝
相對容易聽信直覺的人,愈無法以理智挑戰其宗教觀念

留言與分享

Rule

分類 My Style, Believe。Think。Soul

你所描繪的理想世界
柏拉圖稱為"理型"
然後要不要去實踐這樣的理想
或是趨近於理想

你覺得"應該"怎麼做,那會變成理想的其中一條rule

很多rule的集合組織了整個世界
所以當rule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世界就會浮現

話說我小學的時候就在想這個問題

怎樣才算一個rule
或是一個好的rule
rule跟rule之間會不會對衝

所以想要去檢驗"時間就是金錢", "金錢就是力量"等等的
到底哪些在人們的觀念中存在的rule哪些是真的而不互相矛盾的

從而藉由這些經驗跟觀念來構築自己的世界

留言與分享

人生決斷

分類 Master in NYMU, Life

人生大概來到了要做出決斷的時候

事發是昨天跟老師們的對話
基本上就是有三位老師要留我下來念博班
有我們老師跟師母還有一位老師的朋友

我大概解說了我的研究,老師們想繼續發展我的研究,並且寫成研究計劃

(老師們):你畢業後來我們 lab我一定收你!!

…(猶豫)…

確認

喜不喜歡唸書

老師們有問到我喜不喜歡唸書這件事
老實說,我滿喜歡唸書的
甚至買了很多教科書 (都是傳說中的聖經本)
也買了很多閒書 (很多是科普或是資訊相關書籍)
很喜歡看開放式課程
從大學時期會自己上coursera訂閱課程自己看 (雖然到現在還沒看完)
涉獵範圍有點大:電磁學、量子力學、相對論、線性代數跟抽象代數、機率模型、最佳化理論
資訊相關的有Agile method (敏捷開發法)、機器學習跟資料探勘、資料庫、作業系統、編譯器等等
到現在擴張到心理學跟經濟學
只要是科學相關的都很好,從易懂的科普書籍到艱深的教科書理論都把他當閒書看

有沒有能力

有沒有做研究的能力 (應該說潛力)
這件事也被提出來問
也被我們老師肯定了
基本上做研究的能力不外乎:

  • 問一個好問題 (找到問題或定義問題)
  • 想解法
  • 解他
  • (重複循環)

從我碩一進來不知道方向,跑去找老師問問看有什麼可以做
拿到一個方向,自己找相關的論文看,自己找可以用的data
雖然第一次的嘗試並沒有成功,但是他引入了更重要的方向跟主題
然後也是做到有點小成果,但是看了看不滿意
自己又把結果翻掉重新來,這樣前前後後,我現在的成果大概是第三次了
自己找論文的過程中學到了別人如何找到一個好問題、如何嘗試、如何思考

經歷

面臨人生的問題目前也不知道怎麼解他
畢業,有兵役問題、就業問題、人生方向的選擇
這些都無關對錯,也無從去做最佳化

面試

其實看了很多朋友的當兵心得
不外乎"在國軍的訓練中並不會學到新的東西,反而教你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躲避責任、逃避上級的指令"
然而環境不受改變,只能服從跟改變自己
如果這說是社會的樣貌的話,那我寧可不要活在這個世界上

考慮各種條件下,我選擇去替代役或是研發替代役
相對來說,我更願意付出自己的力量去服務社會,如果可以運用我的專業的話就更棒了
所以先去找新創媒合會找公司,當中有我喜歡的或是可以發揮我的專業的
不過他們都因為沒有開研發替代役的缺而成為遺珠

教育

也在FB上看到均一教育平台的徵人廣告
一開始引發我注意是因為蘇文鈺老師的推荐
他是我在成大時候很欣賞的老師,而且老師也對我的期末專案給了很高的評價
而老師現在正在推廣偏鄉兒童的程式教育

教育,我一直有再關注政府的教育政策跟底層教育的現況
所以老師一開始推廣這個計劃的時候我剛決定要北上念研究所
不然我一定留下來陪老師一起推這個計劃
而現在我有看到我可以改變台灣教育現況的機會
即使均一教育平台並不是營利機構,可以支付的薪資不高
但是這樣有意義的事情我願意做

價值

在思維上我認為我跟一般人很不一樣
就找工作來說,擁有自由的時間會比支付多少薪資的priority高
當然大多數人都把薪資看的最重要
對我來說,我從事創造性的工作,擁有自由時間才能為自己創造更多附加價值
當附加價值到達一定程度就可以成為主要價值
當然不希望台灣老闆讓有創造性能力的人才去做機械性工作,並且支付較低的薪資,用以往的管理學管理
(以往的管理學之所以會奏效是因為他的對象是機械性工作的人)

問題

對我來說,找工作不只是找工作
既然老闆找來人才,就是希望可以幫老闆解決問題
所以站在解決問題的角度,我的選擇有下面這幾個:

  • 解決基礎生物的學術問題,以後可以應用在癌症跟其他疾病的預測與治療上,基本上我的研究就是解開基因跟癌症祕密的那把鑰匙
    • 投入學術界,念博班
  • 解決台灣教育現況的問題,這個的影響會從台灣的底層開始革命,要改變台灣社會的既有價值觀
    • 追隨蘇老師或是均一教育平台
  • 解決軟體開發的問題跟客戶需求的問題
    • 幫軟體公司開發軟體賺錢

說實在,我不知道第一個跟第二個誰比較重要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談了很久,不僅台灣,美國跟歐洲也再談論這個問題
以往教育改革的重點是放在教育體制跟師資上面
但是社會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比起學校的老師,家長對於小孩教育的影響更大
家長從小孩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育小孩,教孩子怎麼選擇、怎麼做事,建立他們的價值觀
教師,是有經過特殊訓練的教育從業人員,然而家長並沒有
只要有繁殖能力,有錢養小孩就可以當上家長
我們沒有辦法訓練家長從一個壞的家長變成一個好的家長
我們始終都沒有把焦點放對地方

要改革的不是體制、不是老師,而是家長的價值觀

牽涉到家長的價值觀這塊,就直接連動到社會的整體價值觀跟氛圍
簡單說,如果不改變社會既有價值觀的話,就無法改變家長的價值觀,也無法改變教育現狀
如果從事教育,不處理社會價值觀的問題的話,永遠不會成功

既有價值觀

社會的價值觀含有多過的偏見跟倫理道德問題
舉例:在阿德勒心理學中表示,世界上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也就是所有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
人際關係中有上對下的關係,還有水平關係
上對下的關係容易使人際關係崩解,解法就是將上對下的關係轉化成水平關係
什麼是上對下的關係?就是君臣 (老闆對屬下)、夫婦、父子等等關係,具有從屬關係的特質
為什麼從屬關係不好?因為這樣的不對等造成命令的一方通常不必付任何的責任,然而責任會落到執行的人身上

父母要求孩子唸書,站在父母的觀點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但是孩子的未來是孩子要自己負責
如果父母嚴加管制,讓孩子去唸書,當然孩子就自然討厭唸書這回事,也不覺得考高分是因為父母的逼迫
反而覺得有唸書又考低分,他花了大半的時間唸書 (痛苦),又無法做他想要做的事情,將這怪罪到父母身上
阿德勒心理學說:決定要不要唸書是孩子的課題,父母一旦干涉了這個課題會讓關係變糟,因為課題導致的結果會回到孩子身上,父母完全不用對這件事負責

然而上對下的關係普遍存在在中華文化影響所及的範圍內,包括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
這是社會價值觀所存在的問題之一,也是需要改變的點之一

教育是一場注定由下而上的革命 – 肯.羅賓森

教育問題已經不單單是教育的問題而已,是牽涉到社會價值觀的問題

方法

Google的出現,導致人們重新看待資訊的態度,就像電力一樣
在電線跟電力網路建立以前,要取得電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現在因為網路跟搜尋引擎的發達,人們要取得資訊非常容易
這種變遷之下,會造成人們的生活方式或價值觀改變,像是出門不需事先查好地圖,你只要有手機有無線網路
每個劃時代的事物都可以造成人們的價值觀變化
那是不是參與g0v或是非營教育事業會是一個契機呢?
這一樣是利用事物的變遷設法對價值觀產生影響的方法

後記

對我來說,有沒有能力勝任某項工作件事完全不是問題,也不是會成立的問題
學術研究來說,已經有老師認証過了
教育部份,沒有什麼勝任不勝任的問題

最後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我到底要決定做什麼
這不是客觀理性的分析題
這是主觀的喜好選擇題

留言與分享

  • 第 1 頁 共 1 頁

Yueh-Hua Tu

目標是計算生物學家!
Systems Biology, Computational Biology, Machine Learning
Julia Taiwan 發起人


研發替代役研究助理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