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隨著接觸的東西變多,知道的東西變多,個性上也有點變化。

約莫四五年前,碩班時期接觸到一些很棒的網路技術文章,當時線上課程也非常熱門,很多優秀的大學紛紛把他們的上課內容做成教材釋出。也因為這樣,我自己其實從這些網路資源受惠非常多。當時也是自己在發展自學能力的輝煌時期。

也因為接觸開源文化,所以對於「分享」很有憧憬。覺得能夠分享自己的經驗的人很厲害,除了自己有些東西可以告訴別人,也有這個意願跟熱忱可以將自己所學回饋給社會的感覺。

後來畢業之後在研發替代役的過程中,一邊練習自己的溝通跟演講技術,一邊弄社群跟開一些小型的短期課程,還成為工研院的機器學習講師。過程當中也很開心可以真正可以把自己身上的東西跟大家分享,有的學員是私下來問我的看法或是建議。

漸漸地,隨著接觸的東西跟知道的東西變多,會開始知道有些作法或是想法上是有瑕疵或是問題的。一部份也是受到研替時的老闆的影響,老闆是個急性子,也不斷感受到壓力,久了之後心中也對有問題的方法莫名升起一種煩躁感。

煩躁感的出現,加上有能力表達,也有足夠的知識,變得開始會對身邊的人給建議。

有可能是談話中朋友表達他的某個想法,我會脫口而出這樣的想法背後可能會有什麼潛在的問題,抑或是我覺得這樣的想法好不好。話題範圍從我的專業領域到日常的電視廣告,只要是我有求證過或是我知道的,很多都會直接給出分析的結果。

目前正在博士的訓練路途上,博士的訓練是希望有獨立的分析跟研究能力,所以這樣能夠有批判性思考是很重要的能力。

這樣的分析似乎會困擾我身邊的人,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被建議」,他們或許覺得自己的作法很好,不然就是他就是想要這樣做。雖然我不太介意他是否會採納我的建議,但就是會講出口。有些時候講出口的剎那,對方會有種被否定或是攻擊的感覺,無論我的語氣是用「我覺得」或是「我建議」這種比較不強烈的。

大多數時候我是覺得我在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方也可以有自己的意見,我覺得這樣很公平。不過這些意見有時候是衝突,甚至相反的,有些人就會覺得被否定。的確,被否定的感覺很難受,意見被否定乃至於延伸到人格被否定,有些人是會失去自信的。

很多文章跟書本都告訴人不要主動給建議,建議只有當別人問的時候才給。或許該學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即便是身邊再親的人也不要輕易給建議。

事情搞砸就是他的事,與我無關。